是什么造就了你!雞娃家長!
來源:北大青鳥總部
2021年07月12日 17:09
摘要:
是什么造就了你!雞娃家長!
這幾年有個詞“雞娃”逐漸走入大眾視野,隨著精英教育觀念的普及,“雞娃”式新型教養(yǎng)的方式,也逐漸在家長圈中流行開來。
雞娃就是指:給孩子打雞血,催促孩子學習的一種養(yǎng)育方式。換句話說就是家長們?yōu)榱撕⒆幽苡袃?yōu)秀的成績,不輸在起跑線上,不斷地給孩子安排學習和活動,不停地讓孩子去拼搏的行為。
有記者曾經暗訪一些雞娃家長群,發(fā)現(xiàn),有些孩子甚至才一歲多就已經開始被家長打雞血開始安排各種活動和學習了。
在八零、九零后的印象里,童年是與快樂掛鉤的,各種游戲、漫畫、卡通、玩具、零食、運動占據了童年的回憶,可是當這群人當了父母,他們的孩子童年只有學習、學習、學習,不是在去學校上課的路上,就是在去培訓班補課的路上。可能讓孩子唯一可以得到片刻喘息的時間,就是在學校和培訓班之間的那段路程了。
明明自己的童年很快樂,為啥讓自己的孩子童年不快樂呢?這背后有著怎樣的問題呢?
耶魯大學、西北大學兩位經濟學教授法布里奇奧·齊利博蒂和馬賽厄斯·德普克所著的《愛,金錢和孩子》就用“硬核”的經濟學向我們解釋了這種教育行為,即從寬松育兒到雞血推娃,經濟水平差距大是決定性因素。
換句話說就是,在現(xiàn)今社會,讀書少,可選擇的工作就少,而高學歷帶來的收益要高,而且這種差距隨著時間推移會越來越大。所以家長們開始焦慮起來,生怕孩子的未來灰暗一片。
其實這種焦慮是完全不必要的,能被雞血教育出了的雞娃也并不是都適合這種教育方式,也并不是每個孩子都是“牛娃”(雞血家長群中對神童孩子的稱呼)。
很多孩子并不適合這種教育方式,這不僅抹殺了孩子的童年,同時也讓孩子的生活平白無故的產生很多壓力。孩子的教育就應該因地適宜,有些孩子可能不適合數(shù)理化,但是他沒準在運動方面有一技之長。
那么為何還是有這么多家長變成雞血家長呢?這何嘗不是一種內卷的表現(xiàn)呢?別人家有的,我家也要有,為了孩子,也要拼。到底雞血教育是為了孩子的未來,還是為了滿足家長的虛榮心?
在孩子三歲背古詩,五歲寫萬字文章,考入一類學校的虛榮心作祟下,家長們請捫心自問,你的孩子快樂嗎?他是真的喜歡古詩,所以背的么?他是真的對人事物有自我認知才能寫出萬字文章嗎?你的孩子快樂嗎?
最后,讓小青用《你好,李煥英》,一句臺詞送給大家,“以后我的孩子,只要健康快樂就好!”。其實家長根本無法控制孩子的未來,你能給它的就是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高成績并不代表一定能在社會賺大錢。選擇職業(yè)教育學得一技之長的孩子也并不是沒有出路。
目前我國政策大力支持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收緊整治各類補習、培訓班。而這十幾年的社會發(fā)展用人經驗也從只追求高學歷轉變成追求能力者。一門技術擁有者的待遇并不比一個大學生差,甚至很多時候要高于普通大學生。所以各位家長根本不用為孩子的未來而焦慮,不妨花更多的時間去挖掘孩子的特長,讓他擁有一技之長,過一個快樂的童年!